您的位置:
 
2017年财政税务学院专业介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7-06-13 10:43:00) [ 字体: ]

  财政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能够系统、全面、掌握财政税收理论与实务,具备较强的对政策、法律与业务知识的协调运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有一定外语基础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

  比较优势

  我校的财政学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财政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基地,自治区财税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以及财政理论科研与决策咨询服务基地,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财政学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财政学、政府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3门自治区精品课程。

  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金融学、管理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计量经济学、经济法、政府预算管理、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价、地方财政学、预算会计、财税思想史、中国税制、国际税收、税收筹划、纳税检查、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在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业务工作,在学校、科研等单位从事财政、税务、财务管理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财政学(实验班)

  培养目标

  为构建财政学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知识,具备财政、税务、财务管理等方面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和创造型人才。

  比较优势

  面向研究生教育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培养方案增设学科基础课程,增加经济数学、外语及经济学课程课时与学分,强化经济学综合、经济数学综合及外语综合能力训练,为能在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相关专业进一步深造奠定专业基础。增设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培训课程,深化专业理论研究基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系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及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公务员就业方向奠定职业基础。

  主要课程

  外语综合、经济学综合、经济数学综合、财政学、统计学、金融学、管理学、经济法、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政府预算管理、地方财政学、预算会计、财政管理、财税思想史、中国税制、国际税收、税收筹划、纳税检查、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财税理论前沿、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价、公务员能力与素质培训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业务工作,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能在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相关专业进一步深造的研究生。

  税收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扎实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前沿税收理论,具备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在税务、财政、海关及其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各类涉税服务机构从事税收、财务会计、税收筹划、税务代理等实际工作以及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实验、金融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中国税制、纳税检查、税收经济学、国际税收、财务管理、税务管理、税收筹划、涉税服务实务、税务征收管理信息化、企业税务综合实验。

  税收学(实验班)

  培养目标

  为构建税收学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数学和外语基础,系统掌握税收、财政、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既具备较高的后续深造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比较优势

  本专业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税收学”优秀教学团队的雄厚师资,在夯实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增加数学、外语、经济学课程的课时与学分,强化数学、经济学及外语综合能力的训练,强化基础教学,注重综合能力培养,重在提高学生考取研究生等后续学习能力,培养税收学专业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主干课程

  财政学、统计学、金融学、经济法、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税收经济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中国税制、国际税收、纳税检查、税收筹划、税务管理、税收征收管理信息化、税收筹划方案设计与案例分析等。

  就业方向

  (1)财政、税务、海关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2)大中型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3)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涉税服务机构。(4)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能在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相关专业进一步深造的研究生。

  资产评估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及资产评估专业知识,可以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及进行资产评估实务操作,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

  比较优势

  全国最早开设资产评估本科教育的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高,“双师型”教师占一定比例,注重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实习基地建设,旨在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资产评估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资产评估概论、建筑工程评估基础、机电设备评估基础、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资产评估实验、国际评估准则、税基评估、金融资产评估、房地产管理法、房地产经济学、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资产评估案例等。

  就业方向

  政府资产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经营类企业,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国有资产管理、财政、税务、工程建设管理、土地管理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工作,房地产及土地估价公司,银行、典当等金融企业,有自身资产价值管理要求的企业以及金融管理机构、投资公司、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资产评估业务和管理工作,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与社会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比较优势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自治区品牌专业,以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为基础,注重“理论+实践”、“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突出社会保险、人事关系及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就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社会保障学、统计学、经济法、劳动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社会保险原理与实务、社会保险模拟实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劳动关系学、人事经济管理学、西方社会福利理论与实务、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理论前沿、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等课程。

  就业方向

  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服务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社会服务以及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政策解读
  教育部否认取消自主招生 政策须向农村考...
  教育部出台意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
  看似散文神韵无 高考作文如何避免"四不像"
  解随迁子女高考难题“如烹小鲜”
  多个省区尚无异地高考实施时间表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调研组来我区调...
友情链接












 
招生就业指导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