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逢春教授应邀到我校学术交流并作专题讲座
10月25日,应中蒙俄经贸合作与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草原丝绸之路跨国民族经贸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请,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院长于逢春来我校作学术交流和专题讲座。
上午,于逢春教授在综合楼A506会议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全球化之门开启——海陆丝绸之路上的大都与忽里模子》的专题学术报告。于老师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海洋文明的兴衰谈起,认为蒙古-元帝国打通了海陆丝绸之路,之所以做到这一点,在于中国传统社会存在海洋文明的基因,环中国海的海洋生产和海上贸易在唐宋元三朝的财赋收入上占据很高的比重,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支柱。尤其是在蒙古-元帝国时期,初步形成了海陆双重(二元)构造,主要表现为官民共同航海,帆船时代达到巅峰,元帝国的海军主宰着环中国海与北印度洋,元帝国利用强大的海军先后征讨了爪哇、云安、缅甸、库页岛、日本,还多次经略台湾。在宋元帝国时期,形成了发达的远程贸易网络,白银成为通用货币,而中国成为白银最大的吸水库。明清时期,专制制度对宋元海陆二元帝国架构实施了倾覆,国家垄断导致明清海洋社会衰落,明清海军逐步变成了近岸水师,而与此同时,欧洲人逐步控制主宰了环中国海领域。因此在中国倡议“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我们要从历史上找寻失落的中国海洋文明。
会记学院、商务学院、研究生院师生聆听了报告。
下午,校长杜金柱、副校长侯淑霞、校长助理张术麟,研究生院(学科规划与建设处)、科研处、人事处等部门负责人会见了于逢春教授并座谈,大家就智库建设与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文/李晓标 图/李健)